首页 > 发现 > 行业新闻 > 旭辉林峰:企业家应该从这5个方面修炼自己!

旭辉林峰:企业家应该从这5个方面修炼自己!

2021/5/6 0:00:00

偶读《资本论》,引发对时代背景变迁思考,对剩余价值的部分重新认识,从而看到脑力劳动者、企业和企业家的价值意义,最后一部分提出了企业家精神的五维模型。

偶读《资本论》,引发对时代背景变迁思考,对剩余价值的部分重新认识,从而看到脑力劳动者、企业和企业家的价值意义,最后一部分提出了企业家精神的五维模型。

 

01

《资本论》时代背景的五大变化

 

作为一本恢弘的哲学巨著,马克思终其一生也只是完成了第一卷,该书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精华——辩证法思想,但剔除了其中的主观与精神方面内核,改造成了唯物主义辩证法。

 

剩余价值在《资本论》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贯穿全篇的概念,是指一个产品的销售收入,扣除所有生产成本,再扣除能维持工人日常生活的费用,所剩余下来的价值

 

另外两个概念则是劳动者资本家,前者是指产业工人,后者是指拥有生产资料或资本,依靠雇佣劳动获取利润的人。马克思认为,剩余价值应该归属给劳动者而不是资本家。

 

20世纪当资本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相分离之后,又出现企业家的概念,是企业经营管理层的领导者

 

 

《资本论》成书于1867年,处于产业革命的初期,时至今日,社会和经济环境与当时有了巨大的变化,因而也应该辨证地去看这几个概念理论的变化:

 

其一、当时是一个产品短缺时代。

只要生产出来不愁卖不出去,所以不用考虑剩余价值。但如果产品亏损就没有剩余价值,甚至产生了负向的剩余价值,又该怎么办?

 

而此时劳动者无需承担相应的损失,劳动者的投入,类似债权或优先股,承担小的风险,拿到相对固定的回报比较合理,管理层承担更大的责任,资本承担得最终的风险,是以他们也应该对剩余价值有分配权。

 

其二、当时是一个简单生产的时代。

主要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最主要投入,没有太多管理层,更没有类似文娱和创意行业等,是以《资本论》中没有对脑力劳动者的价值创造做过相关的论述。

 

现代社会脑力劳动者的作用越来越凸显,比如有些企业,工人没有变化,换了管理层之后,企业的业绩却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创意和文娱行业的脑力劳动者则是在创造精神产品,也有巨大价值创造,也要有剩余价值分享权。

 

其三,当时的社会分工比较少范围窄。

因此《资本论》认为价格会扭曲价值,要从本质角度去衡量产品的真实劳动价值。

 

而现在全球化深度分工,过程极为复杂,哪怕一支简单的铅笔,都是全球几百个环节的人合力才能产生的成果,各环节劳动价值极难衡量,只有引入价格机制,才能广泛和相对公正地衡量每个阶段每个部品的价值创造,才能更好地促进分工提效。

 

其四,当时没有完善的金融和资本市场。

所有的资本都是企业主去投入的,所以企业主、管理者和资本家是不分的,但是现在的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完善发达,使资本的拥有者和企业的管理者可以相分离。

 

劳动者也可通过购买股票债券变成投资者,有的企业股权分散,甚至没有大股东,资本家变成一个并不一定必然存在的概念。

 

资本家、管理者和劳动者三者边界变得模糊,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。金融资本市场取代了资本家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因素。

 

其五,当时没有国家资本。

现在不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体制,都有很大规模的国家资本和国资企业,由此看来资本不像《资本论》中说的天然就是肮脏的东西,而是一个中性的工具,主要看在谁的手里使用。

 

器由善者为之,能济天下,器由能者为之,能尽其效。在社会主义的国家和有情怀的企业家手里,资本也是可以为社会贡献更大的价值。

 

五个变化方面重构了劳动者与资本之间的关系,引发了我们对于管理者,特别是对企业家的价值和贡献的思考。

 

图片

 

02

企业家的价值贡献

 

总书记在去年江苏考察时,曾对中国现代民营企业家的先驱张謇先生提出赞誉,表扬其实业兴国、捐资教育和热心公益的精神,是企业家的先贤与楷模。这是对不同性质的企业的认可,也是对企业家精神的认可。

 

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经济组织形式,其普遍性与全面性,已经成为社会的底层细胞,每个细胞都有着生长进化的本能,综合的发展则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。而社会的总体资源是有限的,通过分工、交易和价格因素,在高度复杂的情况下,得以实现把有限的资源向创造价值能力强的企业倾斜配置的目的,从而达到全社会资源增值最大化。

 

企业的价值,实质上就是企业能为客户创造价值能力的综合体现,为客户创造价值,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或调研表上,客户能用口袋的钞票来投票的结果才是最真实,客户愿意掏的钞票越多,则认可的价值创造就越高。

 

如果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,企业的市场价值是利润乘以市盈率,利润是当期企业创造出来的价值实现,市盈率则代表市场认为企业能持续创造价值时间。(为了简洁明了,未把利润折现问题纳入考量)

 

与单纯食利的资本家不同,企业家是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,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承担了最为重要的责任。

 

优秀的企业家要思考企业如何能够更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,如何创造更多的价值,如何更好地回馈社会,如何让员工和供应商能够随企业有更好的发展。

 

企业家决定了企业向何处去的问题,大概率地决定未来劳动价值的实现可能和大小,想清楚做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,比如同样的面粉,到底做成馒头还是蛋糕,做成什么样款式的蛋糕,从而同样的劳动,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。

 

而企业家带领管理层优化的管理流程和生产模式,则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核心,解决怎么做的问题,同样工作时间,能有更高的产出。

 

因而企业家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贡献巨大。

 

 

03

企业家精神的五项修炼

 

企业家要能够维持企业生存与发展,创造出更多的价值,才有可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为社会做更好的贡献。但不是所有的企业管理者都能成为企业家,优秀的企业家往往具备五个方面的特质:

 

图片

优秀企业家的五个特质

 

一、大道当然

 

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定拥有受人认可的三观与情怀。

 

企业家是要带领整个队伍往前,需要的不仅是他们的手,更是要脑和心,作为企业的精神领袖,他的三观和情怀往往转化成企业的愿景、理念、价值观和文化,而这几个方面如果得到客户和员工的认同,就能够更好凝聚人心,从而得道多助。

 

如同张謇,优秀的企业家往往有着大爱利他,成人达己,兼济天下的精神情怀,而且不仅停留口头上,更是用行动长期践行。

 

二、战略洞察

 

企业家要带领企业实现长远发展,就要具备终局思维和全局思考,要有长远规划,看到未来的竞争场景究竟为何,才能洞察别人所看不到的机会,从而放弃当下的宽门,找到更有未来的窄门,并坚持下去。

 

有长期战略的考量,才能使企业走的每一步都算数,才能有可能使所有的努力事半而功倍。企业家不能用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懒惰,方向比努力更重要。

 

三、责任担当

 

企业经营像一场修行,企业家首先需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,保持身体力行、身先士卒、以身作则,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;

 

责任担当的第二方面体现在舍小我求大我,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,要做到冲锋在前撤退在后,吃苦在前分粥在后,要能为组织长期成果牺牲自己的当下和短期利益的觉悟;

 

第三层担当体现在韧性与果敢,要在哪怕最困难的时候,也要坚定信念,用自己微弱的光引领队伍走向胜利的黎明。

 

四、自知知人


老子有云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”。知人者智是指企业家要能识人用人,知其所长而因才适用,方能任人唯贤,使团队合力大于个人合力的叠加,优秀的企业家要能用比自己更牛的人,所谓“用师者王、用友者霸、用徒者亡”,武大郎开店的管理者是永远成为不了企业家。

 

自知者明,是指能看清自己,这比看清别人更难,能看清别人是聪明,能看清自己则是智慧。

 

企业家要吾日三省吾身,通过不断反思,纠正自我认知,才能保持谦逊与虚怀,听得进别人的意见,而不独断专行。刘邦的房谋杜断和项羽的刚愎自用,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。

 

五、创新突破

 

企业家不是仅看一场战斗的胜利,而是要带领企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,一旦企业停止发展了,也就是衰败的开始。要保持持续的胜利,必须对外部不断变化的发展环境做出新的适应。

 

企业家的创新突破首先要不断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,过去成果的经验往往是未来发展的陷阱,要有否定自己的勇气;

 

其次是要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,不断学习新的知识,了解新的环境,发现新的机会,刷新自己是突破企业认知瓶颈的最后方式,组织管理者共同学习也很重要;

 

再次是要在最舒适的时候去布局未来,及时走出舒适区,不要沉醉在过去的成果之中,要在鲜花盛开之时看到危机。

 

04

结语

 

如同拿破仑所说,一个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。同样,一个不想成为一个企业家的管理者也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。

 

管理者的修炼在上述五个方面很重要,简而言之就是:

 

• 有受人认可的三观与情怀

• 有终局思维的战略洞察

• 有持续奋斗的精神、超越个人的责任担当

• 有识人用才的胸怀、自知之明的反省谦逊

• 有走出舒适,终身学习突破创新的精神

 

这些修炼须如同苦行僧的修行,在于日拱一卒、永不停步。是以君子以自强不息,而求止于至善,没有到至善的程度,都不能放弃努力前行的脚步。奋斗前进的过程,则赋予了每个生命的价值意义。

 

 

来源:明源地产研究院

暂无信息

关注公众号

你可能喜欢

深圳市炎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Copyright (c) 2019年 xyzke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 | 粤ICP备19120854号-1